沙漠播绿600里 为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沙漠播绿600里 为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我国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的生存存在毁灭性的打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土地荒漠化,我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沙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却较严重,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BSport体育官网水化工提倡加强生产作业保护,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环保绿色发展,加大水土保持、防沙、固沙的力度,将是今后水处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重点。 沙漠播绿600里 为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地人也叫“死亡之海”。2018年12月,连通南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和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风沙防护工程是守护这条南疆铁路动脉的“生命线”。尽管修了一辈子铁路,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尽忠对“死亡之海”的威力还是颇为忌惮。和若铁路全长825公里,其中受风沙影响段落超400公里。“在和若铁路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要‘治沙先行’,将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王尽忠说。 风沙防护工程并非只是在铁路沿线种树那么简单。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被称为防沙“三件套”,施工人员会在铁路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再种上乔木、灌木组成的植被条带,防护宽度110米至400余米不等。“在植株未长大前,我们会用外侧1.5米高的立式沙障阻挡流沙,内侧靠近铁路设置0.3米高的芦苇方格固沙。随着风沙侵蚀,几年后,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慢慢失效,这时长大的植株就会发挥防沙作用了。”王尽忠说,外侧高大的乔木能降低风速、拦截来沙,靠近铁路的灌木则固定流沙,经此设计,梯次型防沙体系便可层层拦截风沙。在王尽忠眼里,比沙漠更顽强的是人。3年多来,历经1000多个日夜,施工者在和若铁路沿线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林带覆盖面积超过11万亩。眼下,这条长300公里的“绿色走廊”成为防风治沙天然屏障,守护着世界首个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沿线。而即将通车运营的和若铁路,将串起新疆于田、策勒、洛浦等地,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不久后,当“钢铁巨龙”穿行于沙漠,车窗外除了滚滚黄沙,还会有片片绿意。 沙漠播绿600里 为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我国的防沙治沙法从2002年实施至今,多年来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走出一条治沙与治穷共赢的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